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在增值链中的份额。物流属于服务行业,服务水平是竞争因素的较重要部分,通过增值服务扩大营业额足重要的手段。扩大的增值服务不仅仅是增圳了物流企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山十承担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所分离山来的业务,使自己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值服务两个较基本的手段是降低成本和通过创新现有差异的服务。例如用信息技术采购原料,减少仓贮费用;面对消费者的需要,采取即时配送货物的方法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采取某种策略或其组合。
加强与国际**的物流企业的合作与合资经营。有条件业应该成为跨国公司伞球经营网络巾的一个环节。
四、对策建议
●正确划分**和企业在物流产业建设发展上的职能,作用和责任。在一项关乎同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的萌芽利成长期,国家的扶持及**的拨款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化,民间投资同样也是一个重要来源。在物流产业经营上,按市场规律和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全部由企业自由经营,**负责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及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的国企正在进行战略调整,所谓“有进有退”。国企主营非竞争型行业,而对于竞争型行业,生产者主体应是除同企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但对转型中的中国物流产业,恐怕不这么简单。因为物流是一个涵盖各种行业、各种服务类型及各类所有制个业的产业,既有非竞争型又有竞争型的企业的总和,如国有独资的邮局、铁路,公路运输也在其中。在体制建设上,应该早做规划,比如怎打破部门分割格局,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对立等,为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需要有一个高层次的物流**小组协调规划全国范围内物流资源的重新组合,因为正如前所述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具相当规模,但由于体制原因造成分割与重复建设等问题,使物流设施无效运转十分严重。因此,按照物流一体化的要求,重组物流设施,这要比再建,但义不改变原有体制即“穿新鞋走老路”要划算得多。
●中国物流发展战略应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走内需主导型的道路。中国人口多、地域广,近年来经济发展呈高速状念,有巨人的市场潜力,许多国外企业盯着的也正足我们的市场优势,外贸业务由十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而内需主导型经济则相对稳定。它的另一个好处是促使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在竞争中树立“客户至上”的意识,这也是物流业的宗旨。
多数连锁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优势开始显现出来。
物流产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服务需要把多种运输方式的集成,从而为客户提供较合理的运输线路,较大限度的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这将促进我国新型运输服务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服务的中心是满足市场需求,这将改变运输企业以运力为中心的经营观念,进而促进运输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三是物流产业作为服务部门,其服务水平必须与现代经济的生产、贸易以及消费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运输企业大力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景
(一)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产业发展的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部门,已经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一些领域和地区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
从物流的细分市场来看,发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一是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第三方物流"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二是一些优势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对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将成为支撑中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有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是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必然反映,同时也是市场竞争和商业流通方式不断创新的内在要求。
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一是更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我国在公路货运、商品分销、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开放,将为从事物流服务的外资企业提供多样化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这些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以服务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和采购等方面物流活动为主。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其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经营经验的可能,对促进中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发育是十分有益的。二是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发展*,这类企业其经营观念、机制、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扩展都十分*,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进程较为活跃的部分。三是国有经济中的部分传统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利的竞争者,从中也会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
从物流的区域市场发展来看,经济发展*和比较活跃的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将快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等将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
● 虚拟化发展,电子商务将承担主要角色。
● 调整传统的企业物资经营模式,向现代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
● 寻求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
● 大物流企业通过合并、重组,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
● 中小型物流企业将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国家经贸委提出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框架中将物流企业分四种类型:一种是由传统运输、储运、邮政、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如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邮政总公司等。这类公司基础条件好,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发展起点高,如果能按现代物流要求转变发展战略,有可能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企业的主体。二是*制造业的物流部门向专业物流公司转型。如诲尔、一汽、青岛啤酒等。国际上许多物流公司都是从大型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这些企业兴律物流公司既有资金实力,也有传统物流的经验,另外原来传统体制卜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网络是其发展现代物流的特有优势。三是新型的专业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这类企业依靠后发优势,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典型;四是传统的仓储、物流设备制造企业转型,集成物流设备生产形成综合型的物流企业,如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这类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装备与管理软件,也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于是,企业采取了如下战略选择方式:
改变经营模式与组织结构以适应时代变化。以往商品经过制造、批发、仓储和零售各环节间的多层复杂途径,才能到达消费者手里。而现代流通业已简化为制造业经配送中心而直接送到各零售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管理系统,这将引起企业组织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开始适应这一变化。而多数企业由于此种改变压缩了流通环节,虽提高了效率但会引起人员分流下岗,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这样做。现实中的约束是企业组织现代化速度慢的原因之一。